返回

《多旋翼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征集

2025.06.04

2025年5月29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多旋翼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审查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作为标准的提出单位,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综合服务工作。

审查会上,就《多旋翼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质询和答疑等环节本着严谨、务实、专业、负责的态度,对标准文本中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审查会出席的专家有: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原处长 刘美银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正高 张文涛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 黄毅峰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总师 杨琪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 邹传瑜

征求意见稿草案结构基本合理,内容较全面,编制过程符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文本格式基本符合 GB/T1.1-2020 的要求。审查组同意通过审查。

随着电子商务和即时配送的快速发展,传统物流配送模式面临效率瓶颈,尤其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人力成本高、时效性差等问题凸显。多旋翼无人机凭借垂直起降、灵活机动、低成本等优势,成为解决城市末端配送难题的新兴技术手段。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在飞行控制、导航定位、避障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续航能力、载荷重量和飞行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成熟为物流配送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但需通过标准化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多旋翼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行业规范化,统一技术标准,保障无人机性能与安全,避免劣质产品扰乱市场,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明确飞行安全、隐私保护和操作流程,降低公共安全风险,为政策监管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引导技术创新,推动无人机在物流、应急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物流配送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必然结果。其意义不仅在于规范行业技术门槛和操作流程,更在于通过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推动无人机物流配送从试点应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低空经济和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