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团体标准可以获得政策扶持吗?揭开标准与政府关系的真相

2025.06.11

很多人以为团体标准只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之间搞的“技术规范”,跟政策没啥关系。

但你知道吗?现在不光国家层面对团体标准非常重视,很多地方政府还给出了真金白银的奖励支持,对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有着实打实的好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团体标准,怎么能为你企业带来政府政策利好?



政策正在鼓励“谁懂市场,谁来定标准”

先看个基本面。

在国家层面,近几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团体标准体系,比如:

  •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 《“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
  •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这些文件的核心观点是:“标准不只是国家来定,懂产业、懂市场的企业、协会,也可以来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企业主动参与标准化,不仅有合法地位,而且有政策背书,你做标准,就是在响应国家号召。



地方政府奖励标准制定,力度越来越大

很多地方政府早就动起来了。

比如你可能没注意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地,早已出台了标准奖励政策:

  • 参与国家或团体标准制定的单位,可获得1万~30万不等的财政奖励
  • 参与标准落地试点、推广的企业,可申请专项项目经费
  • 高新技术企业可叠加享受标准化补贴+科技项目加分

有的地方还规定,标准化活动可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之一,用于高企认定、评优评奖、招商入库等等。

所以啊,标准不只是“技术事儿”,它已经成为一个“政策工具”了。



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抓手

国家科技部曾公开提出:团体标准,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什么?

因为很多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出来以后,并不能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原因就是——没有标准规范支撑。

这时候,一份标准就成了“桥梁”,把技术语言变成产业语言,把成果从纸面拉进市场。

所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项目申报、成果验收、地方评优,都把“是否形成标准”“是否推进标准应用”作为考核指标。

你要转化成果?

你要申请项目?

你要通过验收?

标准,可能是你“不得不做”的一环。



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认定,也会看标准

很多企业忽略了一个细节:

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是否符合某项标准”“是否参与制定某类标准”正在成为打分项

比如:

  • 有团体标准参与记录,可以在投标中加分
  • 拥有标准执行认证,可作为优先采购依据
  • 某些产业项目,要求提供标准应用证明

再比如环保、新能源、物流、信息化等领域,很多企业需要提供**“标准符合性声明”**才能通过招标审核。

如果你参与了标准制定、还有执行证明,那就像是拿了一张“官方推荐信”。



中一信能帮你“做标准+对接政策”两不误

我们北京中一信标准化技术中心,不只是帮企业把标准从立项写到发布。

更重要的是,我们擅长为企业打通标准与政策之间的连接通道。

怎么翻译政策语言?

怎么参与地方奖励?

怎么让标准成为你申请资金的“敲门砖”?

这些你只管问,我们全都懂。



小结一下:

团体标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文件,它可能是你企业发展路上的:

  • 招投标“加分项”
  • 科技项目“进门票”
  • 政府奖励“兑换券”

你以为是“纯技术”,其实是“多资源”。

标准做得好,政策自然会向你靠近。

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在地区有什么标准奖励,或者你的企业适不适合参与制定标准,欢迎后台私信,我们来一起规划一条“标准+政策”的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