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企业为什么纷纷参与标准制定?原来背后藏着这些隐秘逻辑

2025.06.11

这几年一个现象特别明显:

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开始主动找我们,说要做标准!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好大喜功”,后来深入了解发现,人家是有智慧的布局,早就看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光靠技术领先不够,谁掌握标准,谁就掌握话语权!



以前是“等别人定”,现在是“我要来定”

过去科技企业常常被动接受:

  • 国家标准太慢、更新不及时;
  • 行业标准脱节,跟不上新产品发展;
  • 自己搞新技术,却无法被标准体系承认,吃了“创新亏”!

现在不一样了,团体标准开放了、协会愿意合作了、平台支持鼓励了——这就给了科技企业极大的空间:

你可以做技术,也可以做规则制定者!



主动制定标准,科技企业收获的是这几样“看得见的利好”:

技术领先=行业标杆,提升品牌高度

不是你说你牛,而是你做成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抢占行业话语权,定义下一步发展路径

谁定标准,谁说了算——别人产品要跟你兼容、参考你参数

赋能知识产权,助力成果转化

标准是技术成果的一种“落地载体”,能迅速推向市场,减少沟通成本

加分项!政策申报、招投标、投融资全都有用

有标准,尤其是主导标准,在政府评优中大大加分



为什么团体标准成了科技企业的“新赛道”?

说白了:快、灵活、开放。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新周期太长,三五年起步;

但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等不了。

而团体标准:

  • 发起流程快,从立项到发布最快只需3个月;
  • 不限定谁可以发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行;
  • 成员参与机制灵活,便于协同创新;

这给了科技企业绝佳的舞台。



举个例子:某智能设备企业通过制定标准打开市场

这家企业搞了个新技术,原本在市场推广很吃力,客户老说“你这不是主流规范”。

后来他们找我们立项一个团体标准,围绕自己的技术写成了标准文档,通过三评两审正式发布。

现在情况反转了:客户反而要来适配他们的标准,同行也来对标——这叫“标准锁客户”!



中一信的建议:

如果你是:

  • 有原创技术产品;
  • 准备做成果转化;
  • 打算申报政府项目;
  • 想提升企业品牌高度;

那么,请你认真考虑:参与甚至主导一项团体标准的制定!

我们可以帮你:

  • 找到适合的标准方向;
  • 搭建技术框架;
  • 联络协会资源;
  • 全流程代办立项、评审、发布、备案;


最后一句话:

标准不再只是“技术人的任务”,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一环。

科技公司不只是造产品,更要定规则、带节奏、赢未来!

中一信,正是帮你从“技术领先”走向“规则制定”的那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