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向阳区无人机团体标准起草单位怎么申请?流程+建议全公开

2025.08.05

团体标准,不再是大企业专属。

特别是在向阳区无人机行业,标准落地速度赶不上技术更新,谁能参与标准制定,谁就能抢占行业话语权。

现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无人机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面向全国招募起草单位!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共建,更是一次品牌背书、项目通道、资源协同的大机会。


一、为什么你应该参与无人机团体标准制定?

因为你可以掌握规则,带动市场,形成护城河。

✅ 实实在在的好处包括:

  • 🏆 权威背书:写进标准封面,官方平台可查,客户信任翻倍
  • 📄 投标加分:项目申报、招标评审、检测对接时,可列为加分项
  • 💬 行业话语权:让你的接口、流程、定义成为行业“默认”
  • 🧩 客户转化力:用标准把服务流程讲清楚、用规范赢下信任
  • 🤝 合作优先级:起草期间将接触大量同行、平台、政府资源
  • 💼 知识资产:作为技术成果纳入高企认定、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资产池

二、什么样的单位适合参与?

任何与无人机技术、平台、应用、服务、检测等相关的单位,只要你有经验、有技术、有落地能力,都可以成为起草单位。

✅ 推荐参与单位类型:

  • 无人机整机制造商
  • 系统平台集成商
  • 应急/物流/测绘应用服务企业
  • 检测认证机构、研究院、技术实验室
  • 高校/科研机构/行业技术中心
  • 有典型项目试点经验的地方龙头企业

三、你能参与什么?不是看别人写,而是你也有发言权!

不同单位可根据专长参与以下模块撰写:

  • ✔️ 技术规范条款(接口协议、功能参数)
  • ✔️ 作业流程规范(如清洗、测绘、巡检等)
  • ✔️ 检测方法条款(定义测试项、指标、容差)
  • ✔️ 安全规范(飞行限制、故障响应、任务中断)
  • ✔️ 项目案例支撑(附试点案例、数据验证等)

每个起草单位都将在标准封面、备案信息中明确署名。


四、申请流程(务必尽早提交)

请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尽快按照以下流程提交资料:

  1. 联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获取《参编单位申请表》
  2. 填写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资质材料(营业执照、案例介绍、联系人资料)
  3. 协会组织技术专家评审,评估参与能力与内容贡献方向
  4. 符合条件的单位将正式列入起草单位名单并邀请加入标准编制小组
  5. 正式启动起草会议(可线上/线下)

📬 官方联系方式如下:

  • 申请入口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
  • 电话咨询: ☎ 010-68525455
  • 获取材料: 请电话联系获取《参编单位申请表》

✅ 总结语录:

这不是一次文件工作,而是参与定义未来无人机行业秩序的机会。

别等别人定完规则你再去适应。

现在你就可以走到标准的第一线,从“跟随者”变成“制定者”。

向阳区团体标准办理,首选中一信标准

向阳区是佳木斯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行政管理、商贸流通和高端服务为一体。近年来,向阳区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现代金融、智能零售等领域,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该区在“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配置标准”等团体标准引导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政府管理效能,是城市核心区标准体系建设的示范区域。

热点推荐

《低速无人配送车辆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征集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创新,低速无人配送车辆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应用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公路视频分析算法应用指南》团体标准征集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公路视频分析算法应用指南》团体标准的大纲审查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作为标准的提出单位,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综合服务工作。

《基于双碳目标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能效评价与智慧管理指南》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征集中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作为交通基础设施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效水平与智慧化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当前,行业缺乏统一的能效评价标准与智慧管理指南,制约了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

征集《无人机道路交通巡检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参编单位的通知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飞行稳定性、续航能力、摄像清晰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不断提升,使得无人机在道路巡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在组织制定《无人机道路交通巡检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参编单位。

《多式联运“一单制”可信数据空间应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征集

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物流方式,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数据交换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多式联运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